我们,恍惚中就上了中学
上了中学男女生就互相不说话了
只要有点瓜葛,就会被人编排故事
不知道为什么,我讨厌和她被人编排成故事,但是,又常常渴望被编排成故事
我小心翼翼地动着心思,但又不想让人看出一点破绽
每天上学的时间,我都在村头朝她们村的村头张望,我们两个村到学校都是一个方向,我希望她也能出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——她穿的衣服我很熟悉,她走路的姿势我很熟悉,虽然离了很远,但是我仍然可以一眼就看出来是她
19、人有多少执着,就有多少痛苦
明知道没有结果还是执着要继续的一场恋爱,到底是因为心中有无可解释的残缺还是活得太荒凉了?人为什么那么想要得到爱,即使那份爱是残缺的?是太渴望温暖,也太恐惧孤单了吧?可是,寻找温暖的漫长夜晚有时候却又多么孤单
/> 偏爱“土节” 余继聪 节日就是一种文化,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,就是在有意无意地延续这种文化
年轻人,特别是大中学生们对“洋节”是越来越痴迷了
2月14日“情人节”,小伙子们总不会忘记,送给中意或者相爱女孩子,一束新鲜的红玫瑰
于是在这野花一年四季开满山坡,鲜花太多,多到一年四季便宜得如狗屎的云南,到了情人节那一天,平时每枝最多只要一角钱的红玫瑰,也要卖到三五圆
4月1日“愚人节”,总不会忘记捉弄老师,比如“某某老师,校长找你”,捉弄年轻女教师“某某老师(年轻男教师)找你”,捉弄年轻男教师“某某老师(年轻女教师)找你”,捉弄男生“美女某某找你”,捉弄女生“某某帅哥找你”
圣诞节的时候,总不会忘记给朋友送去,一份圣诞礼物
情人们总会相依相偎,到教堂去听听赞美诗,领一份圣餐
“洋历”即阳历的新年,各种各样的贺年片漫天飞,送同学,送老师,送亲友,可忙坏了邮局的人们
可是,“土节”在年轻人的心里,却越来越没有影响,没有分量,越来越淡了
有多少年轻人,还知道中国也有“土情人节”,知道比“洋情人节”更加浪漫、更加有情调、更加有文化内涵的“土情人节”呢?有多少年轻人还知道,中国也有自己的“土新年”——春节呢?更不要谈这些“土节”在他们心里还有多少分量了…… 我们这一代,以及以前的一代代中国人,是听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长大的,谁都知道牛郎织女的爱情,感动了王母娘娘,于是在“土历”——农历的七月七日,允许或者甚至是派喜鹊,在浪漫美丽却宽广无边的天河银河上,搭起“鹊桥”,让牛郎织女相会,“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”
于是,一代代中国人牢记下了“七月初七日”,虽然含蓄的中国人,没有明确把这一天,象洋人那样大胆直露地叫做“情人节”,但是谁的心里都明白,这一天,就是中国的“土情人节”了,比洋人的“洋情人节”浪漫美丽得多的情人节
又有多少的“新生代”人,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“土情花”,比洋人的情花玫瑰花更加浪漫,更加纯洁大气的“土情花”
不怕来直的,就怕来阴的
偶尔探出车窗,只见有数朵淡红色的小花在山风中摇摇摆摆舞个不停,那轻灵无比的身姿,仿佛含着无限的快乐似的